我家的老屋修建于1987年。父亲是老木匠出身,有做木工活的手艺。父亲告诉我,我们是村里第二个翻建房屋的,翻建费用是他多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,翻建过程中全靠堂兄弟和师徒们出工出力,老屋寄托了父亲太多的情感和精力。
当初修建时,老屋只搭建了框架,屋内的装修都是父亲一个人加班加点完成的。父亲6岁时爷爷就去世了,奶奶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长大,家境贫寒。父亲常说,他之所以这么努力奋斗,就是想让我学习条件、生活条件好一点。
可是,那时的我并不争气,非常贪玩。父亲深知农村生活的艰辛,一心想让我跳出“农门”,做个有知识、有文化的人。1998年12月,求学失败的我应征入伍,从那以后,老屋就成了“客栈”,当兵后几年才回一次家,每次回家,父亲总陪我秉烛夜谈到凌晨,谈他的人生,讲他那个年代的故事。
转业后,我有时间就会回老家看看,陪陪父母,看看老屋,摸一摸泛黄的老照片、发旧的老物件。
老屋犹如“船”,是我找回初心的地方,是我人生启航的地方。老屋情深,那是我出生、成长的地方,那是父母给我一切的地方,那是我见证社会进步、国家发展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