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屋修建于1987年,父亲是老木匠出身,属于农村靠手艺吃饭的人。修建老屋时,父亲告诉我,我们是村里第二个翻建房屋的,翻建费用是他多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,翻建过程中全靠堂兄弟和师徒们出工出力、左邻右舍的鼎力相助,老屋寄予了父亲太多的情感和精力。
当初修建时,老屋只搭建了框架,屋内的装修都是父亲自己一个人每天晚上加班加点完成的,可以说倾注了不少心血。父亲白天外出务工,晚上加班装修,有时一夜睡眠都不足四小时,简直是拼命。这也是没办法的事,父亲6岁时爷爷就去世了,奶奶一个人拉扯他们四兄妹长大,父亲排行老二,上学识字不多,兄妹多家境寒。父亲常说,他之所以这么拼命,就是想让我学习条件、生活条件好一点,他吃过的苦受过的累不想让我再受。当年,父亲曾用一番豪言壮语劝我读书,他说,为了我能出人头地,读书读出个名堂,就是砸锅卖铁,把房子卖了也供我上学。
可是,那时我并不争气,十足的贪玩,不思学习,不思进取。用母亲现在总结出来的话说,懂事太晚。父亲深知农村生活的艰辛、不识字的苦恼,一心想让我跳出农门,做个有知识、有文化、有工作、有稳定收入的人。求学失败,在农村看不到出路,母亲劝我当兵。于是,1998年12月,我应征参军入伍,从那以后,老屋就成了客栈,当兵后几年难得回一次家,但每次回去父亲总陪我秉烛夜谈到凌晨,谈他的人生、他的经历、他的过往,讲他那个年代的故事。
如今,老屋成了我的记忆,转业在市区工作后平时很少回家,只是偶尔陪父母回去转一圈,看看老屋的老家具,泛黄的老照片,发旧的老物件。
老屋犹如“红船”,是我初心出发的地方,是我人生启航的地方,是我留住念想、回忆成长的地方。老屋是乡愁,不论在它乡漂泊多久,它始终是我温馨的港湾。老屋情深,深在那是我出生的地方,深在那是我成长的地方,深在那是父母给我一切的地方,深在那里是我见证社会进步、国家发展的地方。
老屋已旧,父母已老。如今,老屋却成了我最大的牵挂,牵挂老屋的何去何从,牵挂老屋的一砖一瓦。我想这是一种情感,是一种情怀,情感情怀源自于父亲亲手修建,一手打造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