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法官风采
弃医从法,只为捍卫天平的尊严
记姜堰法院审判员代西华
作者:王国亮  发布时间:2015-11-25 10:14:34 打印 字号: | |

“医生和法官是两个不同类型的职业,一个治病救人,一个定分止争,两者很难搁一块。当初为什么会放弃干得得心应手的医生而选择法官这个职业?”面对记者开门见山的提问,姜堰法院审判员代西华的眼睛里透出光亮。

“医生和法官两者有一个共通之处,都是治病救人,医生是消除病人身体上的痛苦,法官是解除当事人生活中的困惑。”提起自己当年跨行的原因,代西华很平淡。事实上,他与法官的渊源要从学生时代说起。

1988年,代西华成为村里为数不多考上高中的学生,成绩一直不错的他高考失误只达到了大专线,父亲从就业的角度,建议他选择学医。三年后,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姜堰白米镇医院,当了一名普通的内科医生。医生是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,善学好学的代西华始终没有放弃自学,如饥似渴地徜徉在书海里,先后取得了执行医师资格,完成了专升本的学历教育,并在短短的数年时间,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出色的表现,很快得到了医院领导的认可,广大病人的信任,成了医院响当当的中坚力量、骨干医生。

在为病人问诊把脉、救死扶伤的平凡工作中,代西华过得充实而愉快。直到亲见一起因医患纠纷发生了严重伤害医务人员的事件,让代西华在白大褂和黑法袍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。

“这起事件医务人员完全按照规定行医,没有任何责任,但医方为息事宁人,在有关部门的调和下承担了一定比例的赔偿。事实上,这样无原则的息事宁人,既体现不出法治社会,也会让老百姓误认为‘闹’最好使。那时我就在想,如果有一天我能当法官,我一定用责任和公正捍卫天平的尊严,依法引导百姓理性维权。”

有梦就有希望。35岁那年,代西华终于实现了法官梦,且始终没有忘记弃医从法的初衷。

法院工作七年来,代西华无论在基层法庭从事民事工作,还是在刑事审判庭从事刑事工作,他始终以事实为根据,以法律为准绳,从不因舆论炒作,当事人上访闹访和地方维稳等压力,作出违反法律的裁判。在张甸法庭工作的五年,他参与审理的案件调解撤诉率年均65%以上,所调解案件均在查清事实、分清责任的前提下提出调解建议及方案。

代西华说:“调解不仅仅是让双方都有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结果,更重要的是调解完后还要让双方当事人知道哪些是正确的,哪些不正确,今后应该怎么做。我特别反对那种所谓的‘摆平就是水平’的调解,事实上法官的职责不仅体现在定分止争上,还应通过审理的案件引领百姓在价值取向上发挥好导向作用。”

2013年,代西华成功调解了一起案情复杂的离婚纠纷。原告某女提出丈夫有第三者,且多次殴打自己,造成心理和身体双重伤害,要求与丈夫离婚,并支付精神损失费。被告虽同意离婚,但不承认自己有过错,且提出多笔债务,要求双方共同偿还。但举证期内,双方都没能提供有效的证据,两次开庭均差点发生肢体冲突。为有效化解双方矛盾,代西华进行了多次调查取证,当一件件事实,一笔笔借款,甚至夫妻间一次次的误会都在法庭上呈现时,双方当事人最终化解了怨恨,达成调解离婚协议。

让审理者裁判,由裁判者负责。这是中央推进司法改革的核心内容,它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,也越发坚定了代西华当初弃医从法的信心。

 

责任编辑:陈颖娇
联系我们

法院地址:泰州市姜堰区姜堰大道749号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电话:12368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邮编:225500

友情链接
  • 江苏省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